上海品茶



上海品茶(自适应手机端)

白茶的黄金岁月,五年才刚开始(一)

上海品茶 0

上海品茶2009年,陕西蓝田吕氏家族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铜渣斗,渣斗内部保留了清晰的茶叶痕。蓝田吕氏是北宋的望族,其中著名的“蓝田四吕”,吕大忠、吕大防、吕大钧、吕大临四兄弟,或官至宰相,或为著名金石学家、张载门下高足,为北宋政坛与学界的杰出代表,堪与“三苏”比肩。

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葬出土的铜渣斗中残留了茶叶痕迹

北宋的热度加上蓝田吕氏的显赫,使得这件出土渣斗和它的茶痕变得身世不凡。渣斗是一种盛放残渣的器皿,元代《至正直记》载:“宋季大族设席,几案间必用筋瓶、查斗(渣斗)。”作为茶具的渣斗类似当代茶席上的水方,用以盛放残茶与剩水,其中余有茶叶痕乃情理之中。虽然过去了近千年,当年的茶痕仍然依稀可辨,从外形推测是全芽头的散茶。消息一出,茶界喧然,政和的说是政和白茶,福鼎的说是福鼎银针,甚至有人据此把茶挂靠到宋徽宗的流量池,声称这就是让宋徽宗神魂颠倒的“白茶”。

徽宗未必知道的生晒白茶

上海品茶蓝田吕氏墓葬中的茶,和现在的白茶有关系吗?

地方茶人出于对地方茶品的特殊情感,往往倾向于以“六经注我”的方式运用材料。在茶的历史溯源、发源地认定等方面,虽极尽论说之能事,然往往并不可靠。或许是现代的白茶工艺以“生晒”为要,最是简洁,甚至有将白茶上推神农氏,认为其比绿茶更为古老的说法。然而,茶叶最早的食用方式还是以生煮羹饮为主,如同做普通蔬菜一般直接煮食,也可能作为药用,纵有以储存为目的的“生晒”,也是作为蔬菜、药材的晒干,与近代清饮的白茶还是有所区别。

高海拔生态茶园

北宋,宋徽宗喜爱的“白茶”,应该是一种“林崖之间,偶然生出”的白化品种,郑可简为徽宗开发出来的贡茶龙团胜雪,则是以茶树最嫩、带有白毫芽心作为原料,制成茶饼后毫光耀眼,这种“产品”在当时极为特殊,深深满足了皇帝追求神迹的猎奇心理。究其根本,此“白茶”的工艺属于蒸青绿茶,且加工过程繁琐、甚或添加增白剂来满足当时点茶白沫咬盏的审美,不同于今日强调“工艺至简”的白茶。

任何当代茶品要和历史名茶攀亲,离不开产地、品种、工艺三个维度。撇开产地不说,现在的白茶品种以政和大白、福鼎大白等为主,它们被发现并广泛种植,时间轴已经要后推至清代了。而从工艺看,类似现代白茶生晒、不炒不揉的工艺,其较早的可靠记载出现在明代田艺蘅的《煮泉小品》。陈椽先生的推测则更晚,他认为接近今日以“生晒”(日光萎凋)加工的白茶,要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创制出来。


推荐文章:
喝乌龙茶你喝对了吗?
不是所有“白茶”都是白茶
白茶散茶、饼茶真的只是形状区别吗?
宝洪茶历史记载?历史传说?
柠檬红茶的制作
黄茶:温暖的黄温情的汤